当前位置:
首页
服务指南
健康生活
正文
夏秋之交最“凶险”,出伏后牢记“四个一”!护好自己和家人
来源: 总支办   |    时间:2023-08-03 15:04:32   |   浏览:

今年的三伏天,于8月20日结束。“出伏”后,不少朋友都感受到了秋的气息。根据以往的气候规律总结,从“出伏”到秋分这段时间,气温频繁波动且幅度较大,早晚温差也逐渐拉大,可能中午还需要开空调降温,凌晨睡觉就需要盖被子了。而这种“一冷一热”的变化,除了容易让人感冒,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此时,提高养生防病的意识非常重要。

饮食润一点 助养肺

出伏后虽然中午依旧热,但是早晚凉,昼夜有较大的温差,“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气候特征明显。江苏省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肺病科主任医师李芳:

“出伏”之后,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度,气候逐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而中医认为“肺气太盛可乘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

因此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可多吃些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蚕、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适宜的食谱有芝麻菠菜、青椒拌豆腐、百合莲子汤、百合脯等,有补肝益肾、开胸润燥、益气宽中、安神养心的功效。

睡觉早一点 防秋乏

出伏之后是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渐弱,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经过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老年朋友。

此时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秋乏”更容易出现。江苏省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科主任中医师王东旭建议大家:

要减缓“秋乏”,睡眠尤其要充足,最好比平时多增加1小时睡眠。

另外,还要加强锻炼,如早晚跑步、打拳、做操、爬山等。

通风勤一点 少发霉

出伏以后,气温逐渐降下来,而且出伏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空气中的霉菌遇到适宜条件,便会在媒介物上生菌。

霉菌生活力很强,一般温度在25℃~30℃、湿度在80%以上,并有充足的氧气,便会生长繁殖。

三伏天的时候空调大开,通风次数少,病菌容易聚集室内。

出伏以后要注意勤通风,选个晴朗的日子,把衣物从箱中取出,挂在通风干燥的地方。

有条件的可以用电熨斗熨一下,以减少衣物上的水分。

衣物挂起来要保持一定的间隔,以保证良好的通风。服装店里挂着很多衣服不发霉就是这个道理。

穿衣暖一点 防受凉

出伏后,天气转凉,温度、湿度变化比较大,容易引发关节疼痛,应注意保暖。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中医师由冬冶介绍:

夏秋之交温度变化快,有时酷热难当,有时凉气袭人,极易发生外寒内热的病症。对关节病患者来说,“秋冻”要适度,因为温度过低易引起关节部位的疼痛。疼痛和肿胀是关节炎的常见表现,关节炎患者平时应尽量做好关节的保护,注意保暖,如果出现问题要马上就医。

对于一些平素体质较差的人来说,气温变化过快还会使胃肠道的自然屏障变弱,碰上食物污染、消化不良等原因更易出现腹泻。因此,这类人群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晚上睡觉时还要防腹部着凉。


四川大学老干部党总支、离退休工作处 ©版权所有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