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已年逾九旬,抗战老战士王绰年老人依然精神矍铄。午后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她珍藏的军功章上,那些闪耀着历史光芒的勋章,静静诉说着七十多年前的烽火岁月。
年少从军:怀壮志赴前线
1945年1月,不足15岁的王绰年怀着“早日赶走日本鬼子”的朴素愿望参军入伍。当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来时,她和战友们欢欣鼓舞,以为终于迎来和平曙光。“没想到蒋介石又发动了内战,”老人目光深远,“我们坚信,能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就一定能打败蒋介石!”
战地芳华:救死扶伤行使命
解放战争期间,王绰年被安排做护理伤员的工作。“每天亲眼看到战友们负伤流血,更增添了对敌人的仇恨。”说到这里,她不由自主地握紧了双手。在辗转作战中,她三次荣立四等功——行军途中帮战友扛枪背粮,悉心照料病号,在炮火声中坚持学习,这些看似平凡的点点滴滴,汇聚成革命的洪流。
特殊使命:护送新兵赴前线
1948年淮海战役前夕,王绰年受命与战友们一起执行一项特殊任务:护送新兵奔赴前线。“虽然不能直接上战场,但让每个战士平安抵达、斗志昂扬地投入战斗,就是最大的功劳。”她与战友们一起为新兵组织欢送仪式,鼓舞士气,让新战士们带着必胜的信念走向战场。
红心向党:圆夙愿再立新功
渡江战役后,王绰年的思想发生深刻转变。“亲眼见证解放军势如破竹,我才真正认识到这是一支战无不胜的钢铁之师。”加入党组织的愿望在她心中炽烈燃烧。虽然因年龄不足一度受挫,但在党支部帮助下,她很快端正思想,于1949年成为首批共青团员,次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2年全军文化大进军中,王绰年以“勤学苦练”的拼搏精神和近乎满分的学习成绩两次荣立三等功。从烽火连天的战场到文化建设的新阵地,她始终保持着革命军人的本色。
初心永驻:荣誉属于大集体
“这些奖章不是我个人荣誉,”王绰年轻抚着军功章缓缓说道,“它们属于所有为新中国献出青春和热血的战友们。”老人望向窗外,城市的繁华景象尽收眼底,那些枪林弹雨的日子早已化作历史的记忆,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却永远镌刻在这位九旬老兵的生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