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老年平台
四川省新四军研究会四川大学分会
正文
为建立新中国的奠基之战 ——浅谈渡江战役的伟大历史意义
来源: 刘天淦   |    时间:2019-04-25 14:59:42   |   浏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同志在五十年前写的这一首诗,描绘了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天堑的壮丽情景。它歌颂了渡江战役的胜利,也告诫我们:在胜利面前决不能陶醉,必须把革命进行到底。

(一)

渡江战役即京沪杭战役,是继辽沈、淮海、平津战役之后建立新中国的奠基之战。

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东北解放;东北硝烟未散,淮海战役开始实施;淮海前线打得正酣,平津战役方针下达。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形势下,国民党统治集团在美国支持与策划下,发动了一场和平攻势。企图利用和平谈判的手段,达到“划江而治”的目的,以便争取喘息时间,保存残余反革命力量,然后卷土重来。输红了眼的蒋介石,开始是既不愿和,又不愿下台,但形势所追,经过一段策划和组织准备之后,决定退到幕后操纵。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表“求和”文告,声称要在保存伪宪法、伪法统和反动军队的条件下,同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

富有深邃战略头脑的毛泽东,早已看到美国玩弄“弃蒋换马”的策略,也看到桂系李宗仁积极进行“倒蒋议和”的活动。此时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问题是将革命进行到底,还是半途而废?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了题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向国内外阐明了中国共产党求取彻底胜利的决心。一个新年献词,一个元旦文告,而毛泽东的献词发表在先,蒋介石的文告在后,毛泽东获悉蒋介石的元旦文告后,先于1月5日为新华社撰写了《评战犯求和》,再于1月14日以中共中央主席名义发表了《关于时局的声明》,在指出蒋介石和谈条件虚伪性的同时,表明为迅速结束战争,实现真正的和平,减少人民痛苦,中共愿意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改编一切反动军队等八项条件基础上,同南京政府进行和平谈判。这个声明一发表,立即得到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全国人民的拥护与响应,同时迫使蒋介石再无法施展和谈伎俩。紧接着,蒋介石在1月18日至20日间,连续调兵遣将,把京沪警备司令部扩大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任命汤恩伯为总司令,张群为重庆绥靖公署主任,朱绍良为福州绥靖公署主任,余汉谋为广州绥靖公署主任,陈诚为台湾省主席兼台湾警备总司令,以薛岳接替宋子文为广东省主席等。这些为强化军事政治的控制为自己再次走上前台留下后路的措施后,于1月21日,宣布“引退”。遂后在他溪口老家,以国民党总裁身份牢牢地掌握着军队的实权,搞他的假和平真备战。

李宗仁代理总统后,对国共和谈采取了比较积极的姿态,一则是希望和谈成功即可取蒋而代之,再则,在他看来共产党要突破长江天险,不仅力量不足,还要考虑美国干涉后果,因此,他认为:只要做到“划江而治”,共产党就该满意了;只要东南半壁得以保全,我们就有办法。1月27日,李宗仁致电毛泽东表示愿以八项条件为和谈基础,早日开始商谈。接着,李宗仁组织了一个“人民代表团”前往北平试探中共对和谈的反映,中共明确要代表团转告李宗仁,共产党只要他断绝同美国人的联系,并协同消灭蒋介石派的残余势力,就愿意同他合作,表明了中共对李宗仁的联合意向。3月26日,我党正式通知南京政府,于4月1日在北京举行谈判。

为争取和平的办法解放全国,党中央派出周恩来为首席的代表团,同南京政府代表团进行了半个月的谈判,拟订了8条24款的《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于4月15日将协定提交南京政府代表团,并约定4月20日为签字最后日期。结果,南京当局拒绝签字,和谈宣告破裂。

(二)

用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是我党从蒋介石那里学来的基本对策。尽管“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是党的既定方针,但总是力求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所以,在渡江问题上,我党的态度是争取“开过去”,但立足于“打过去”的两手准备。国民党方面在谈判期间,加紧调兵遣将大力强化长江防线。蒋介石“引退”后,在奉化溪口建立七座电台,并召见何应钦、顾祝同、汤恩伯等国民党高级将领,研究长江布防问题。其江防作战方针是:以长江防线为外围,以沪杭三角地带为重点,以淞沪为核心,采取持久防御,最后坚守淞沪,与台湾相呼应。其作战企图是以优势海空军,从台湾支援淞沪,然后待机反攻。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和江防舰队共130余艘舰艇游弋于长江中下游,飞机300架从南京、上海、武汉基地,支援陆军作战。

帝国主义也不是徒然空言恫吓,美国军舰仍停泊在吴淞口,游弋在长江,它的海军陆战队仍驻青岛(到六月二日才撤去)。我军突破长江防线以后,5月5日,美舰5艘及陆战队一部由日本开赴青岛。这时青岛海面共有美国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3艘、扫雷舰2艘、登陆舰3艘、运输舰2艘,另有7艘各种军舰正向青岛开来。5月7日,美轰炸机4架由日本调青岛,14日美海军陆战队1500人由日本到青岛。5月5日英国宣布“凡对香港的任何攻击,将被视作一种侵略行为”。6日,英国派巡洋舰1艘、喷气式战斗机1队,增加香港防务。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在蠢蠢欲动,威慑着我们。

1949年1月31日,三大战役胜利结束,国民党赖以维持反动统治的主要力量基本被消灭。渡江战役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我中央军委于2月3日至3月20日先后决定,以第二、第三野战军的七个兵团24个军共100万余人,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统一领导下,于3、4月间发起渡江作战,并令第四野战军第十二兵团部率两个军组成先遣兵团,,到信阳以南地区会同中原军区部队共20万人,钳制白崇禧集团,策应第二、第三野战军渡江作战。总前委于3月31日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即渡江作战实施计划)。决定以第二、第三野战军组成东、中、西三个突击集团,采取宽正面、有重点的多路突击的战法,在江苏靖江至安徽望江段实施渡江作战,歼灭汤恩伯集团,夺取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占领苏南、皖南及浙江全省。战役预定三个阶段,渡江展开,割裂合围,各个歼灭京、沪、杭地区敌人。具体部署为:以第三野战军第八、第十两个兵团,共八个军35万人,组成东突击集团,其中第七兵团的第23军、第九兵团的第20军加入东突击集团,由第三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参谋长张震指挥。以第三野战军第七、第九两个兵团,共七个军30万人组成中突击集团,由第三野战军副政治委员谭震林指挥,突破江防后迅速东进与东集团会合,归粟裕统一指挥,完成对宁、沪、杭地区之敌的割裂和包围,各个歼灭。以第二野战军第三、第四、第五三个兵团,共九个军35万人组成西突击集团,由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副政治委员张际春、参谋长李达指挥,从棕阳镇至望江段渡江,除准备参加攻取南京外,主力迅速向南挺进,占领和控制浙赣铁路一段,切断汤恩伯集团与白崇禧集团的联系。邓小平、陈毅坐镇总前委统一指挥。在中央军委和总前委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基本上按预定作战计划进行,随着实际情况的发展及时地调整和组织力量,充分发挥了各级指挥员的主观能动性,夺取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最后超前实现了预定的战略目标。

渡江作战,对我军来讲,面临着许多问题。作为野战军既是战斗队,就要从军事上、政治思想上和物质上做好一系列渡江作战的准备工作。进行水上练兵是夺取渡江作战胜利的基本条件。担负工作队的任务,也要学会许多我们不懂的东西。自淮海战役结束后,通过总结评比、授奖等活动和学习《将革命进行到底》、《关于时局的声明》和七届二中全会精神传达,我军斗志昂扬,进一步坚定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对于帝国主义我们坚持自卫的原则,做到人不犯人,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谁敢向我进攻,就叫它在哪里灭亡。但是,我军对江湖地区作战缺乏实战经验,有些指战员对渡江作战有不少疑虑,如:能不能过长江?木帆船能不能战胜铁兵舰?帝国主义直接出兵怎么办?等等。针对上述情况,除了在政治工作上进行敢不敢与帝国主义斗的教育外,还请多年行船于长江的老船工、老渔民介绍水情及其规律,以事实说明长江是不可怕的。各部队还分头组织个别或整营的侦察队伍,偷渡到江南“抓舌头”、摸敌情等。进而开展诉阶级苦、民族恨等阶级教育,更激起指战员们为民族独立、解放江南人民的斗争豪情。第一线部队明确提出树立三不怕思想,即一不怕长江水;二不怕敌人铁兵舰;三不怕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全军上下信心百倍。

(三)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一声号令,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第二野战军,陈毅、粟裕、谭震林率领的第三野战军,在全国人民的殷切期望和大力支持下,于4月20日晚上,在西起九江东北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五百余公里的战线上,发起渡江作战。百万雄师,万船齐发,强渡长江,我渡江部队驾驶着各类船只,扬帆掠水,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直驶南岸。帝国主义的几艘军舰,原来跃跃欲试,在我军的强大攻势面前,也置蒋介石于不顾。21日拂晓,国民党军队经营了三个多月的长江防线,被我军突破。经过两天两夜的激战,彻底粉碎了敌人吹嘘“不可超越”的长江天险,胜利的红旗在南岸高高飘扬。4月23日,解放了国民党统治二十二年之久的反革命中心——南京,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到此宣告灭亡。接着,我军分路南下,乘胜追歼逃敌。5月3日,杭州解放,我军进抵浙赣线。5月17日,武汉解放,5月22日,南昌解放,5月27日,上海解放。

对美帝国主义可能的直接武装干涉,我们是有准备的。当时美国竭力鼓吹“第三次世界大战必然爆发”论。国民党反动派也似乎美帝就要出兵帮他们打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此来鼓舞“士气”,负隅顽抗,吓唬人民,维持残局。另一方面,在国内外也有一些人.对美帝国主义的力量估计过高,惧怕美帝国主义帮国民党反动派打仗,害怕新的世界大战,说什么打过长江去,美帝国主义要出兵,中华民族有毁灭的危险。

我党和毛泽东同志对当时的国际形势是有清醒的、科学的分析的,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世界人民要和平,不要战争,新的世界性战争一时打不起来。但是,美帝国主义决不会自动放弃在华的利益,我们也不是美帝国主义的参谋长。因此,我们要有迎击美国出兵的准备。陈毅讲:“美国将来是否出兵呢?如出兵几百万根本不可能,国际环境与其自身力量都不允许”①。周恩来讲:“将来美国可能出兵,即令出兵20万,也不过占领几个大城市,我们的对策是他一出来就打,他不出来我们就围起来搞土改,在条件成熟时就攻城。那时看他撤不撤,不撤就坚决消灭之”②。毛泽东为中央起草的《目前形势和党在1949年的任务》中说:“我们从来就是将美国直接出兵,占领中国沿海若干城市并和我们作战这样一种可能性,计算在我们的作战计划之内的。这一种计算现在仍然不要放弃,以免在事变万一到来时,我们处于手足无措的境地。但是,中国人民革命力量愈强大、愈坚决,美国进行直接的军事干涉的可能性也就将愈减少。”“在中国人民和我们党内存在着对于美帝国主义力量的过份估计的错误观点,必须继续地加以指明和克服”③。5月23日,毛泽东在《关于各野战军的进军部署》中说:“二野目前的任务是准备协助三野对付可能的美国军事干涉,此项准备是必须的,有此准备即可制止美国的干涉野心,使美国有所畏而不敢出兵干涉。但在上海、宁波、福州等处被我占领,并最好由三野以一部分兵力协助山东攻占青岛(假如上海占领后,青岛尚未撤退),此后,美国出兵干涉的可能性就很少了,那时二野就可以西进了④。5月28日毛泽东在<预筹对策,防备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的指示中说:“近日各帝国主义国家有联合干涉革命的象征。例如美国正在和英、法等十二国家会商统一对华政策,青岛增加了美国军舰,留在南京的各国大使准备撤走,英国在香港增兵,广州国民党亦有某些高兴表示等事可以看出这种象征。将来是否会演成干涉的事实,目前还不能断定。但我们应当预筹对策,以期有备无患。对策的主要方面是,我各路野战军按照预定计划前进,歼灭国民党残余力量,使各国帝国主义在中国大陆上完全丧失他们的走狗。第二方面是,力求经济上的自给自足,准备着海上被封锁时我们仍然有办法:~第三方面是,在华北、华东部署充分兵力,以防美国海军协同国民党海陆军向我后方的袭击和扰乱。⑤”

在渡江战役计划中,为应付美国可能直接出兵武装干涉,中央军委和总前委在渡江作战具体部署中都作了周密的考虑:在渡江战役发起前,调第20兵团(即杨威武兵团)和钟赤兵炮纵(原四野炮纵)进驻秦皇岛、塘沽地区布防:在渡江作战中规定以第二野战军五个军作为总预备队:当第三野战军发起解放上海的总攻时,第二野战军主力集结在浙赣线上,严阵以待,以防美国出兵。我第32军严密监视青岛敌人的动向。这些措施,有力地保障了渡江战役的胜利进行。事实上,在渡江战役发起前夕,我军与英帝国主义皇家海军就作了一次较量。英国军舰紫石英号、伴侣号、伦敦号、黑天鹅号于20、21日先后在江苏江都三江营至江阴间的江面上游弋(正是我军东突击集团发起渡江的航线上),我军多次严厉警告,悍然三次向我军江北集结阵地进行猛裂轰击,造成我军“团长、团政委以下指战员伤亡252人”⑥,我炮兵被迫奋起还击,将英舰击伤。这是英帝国主义在我国犯下的又一严重罪行。自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依仗船坚炮利,在中国横行霸道整整一个世纪,这一次终于撞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铁拳上,只得乘隙逃遁。

(四)

渡江战役是向全国进军令下达后的第一个大规模战略性战役。从渡江到解放上海,历时一个月零七天,共歼敌43万余人,为夺取江南各地开辟了前进的道路。特别是南京、上海、杭州、南昌、武汉等大城市的解放,使我们掌握了人口密集、经济比较发达、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华东地区和中原地区。至此,全国解放区人口已达二亿七千九百万余(占全国人口59%),解放城市一千零六十一座(占全国53%),控制了全国铁路线80%以上。我军已发展到三百多万,不仅在质量上而且在数量上都占绝对优势。虽然,国民党仍有一点空军和海军,还有一百几十万军队,分驻在福建、台湾及中南、西南、西北若干省份,成为互不相连的几个集团,处境孤危,士气低落,有的酝酿“起义”,有的计划“逃跑”,为各大野战军实行向申南、西南、西北的战略追击,解放祖国大陆创造了条件。

随着战争向江南推进,原先主张在国共,中间走第三条道路的中间势力迅速改变立场态度。民主党派领导成员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已先后离开上海、香港等地,分批抵达解放区,宣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召开新的全国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并随着新的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和召开,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多党合作制度,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基础。

10月1日,首都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个崭新的由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李宗仁后来回忆到当年企图“划江而治”搞“南北朝”计划时深有感受地说:“今天回顾那时的情况,我不禁不寒而栗了,如果我军沿长江和毛泽东划分中国,中国就会陷入象今天的朝鲜、德国、老挝和越南同样悲惨的局面了。中国是一个六亿人口的大国,如果陷于这种局面,这比前面几个小国陷入更为深重的民族灾难,人民将过着更为痛苦的生活之中。”李宗仁的这一段话,道出了渡江战役意义的最终实质。正是因为有渡江战役,才使中国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令人遣憾的是,时隔半个世纪的今天,却以海峡隔离着大陆与台湾的统一。愿台湾当局以李宗仁先生的体验为教训,避免来一个渡海战役,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的愿望,实现和平的方式统一祖国。

注释:

①陈毅:1948年4月28日《关于中央十二月会议基本精神的传达报告》;

②周恩来:1948年1月11日在西北局高级干部扩大会议上《关于全国解放战争形势的报告》;

③④⑤毛泽东:1949年1月8日《目前形势和党在1949年的任务》、同年5月23日《关于各野战军进军部署》、5月28日《预筹对策,防备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毛泽东文集第五卷)第231、298、301、302页;

⑥南京军区主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战史》第543页。

四川大学老干部党总支、离退休工作处 ©版权所有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