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排:左一为三哥冀尔恭,左二为四姐冀玠秋,左三为五弟冀建筠,左四为四弟冀尔让,左五为五妹冀珩秋
后排:左一为大姐冀琬秋,左二为二姐冀珮秋,左三为大哥冀尔谦,左四为二哥冀尔逊,左五为三姐冀璤秋
这张老照片是1936年冀家大家族兄弟姐妹十人的合影,他们是父辈兄弟四人的儿女,其中冀尔恭、冀玠秋、冀建筠、冀珩秋是同胞兄妹,十个孩子手足情深。这十个孩子生在旧中国,是共产党领导人民翻身闹革命,建立新中国,让他们过上了好日子。孩子们一生感激党,热爱祖国。其中四个孩子参加了革命,其他的六个后来光荣退休。
凝视着这张八十年前的老照片,身旁白发苍苍、和蔼可亲的老人开始讲述革命战争年代的故事。她时而悲愤,时而忧伤,对侵华日军的仇恨,对国民党反动派残暴统治的愤怒时至今日丝毫未消,而对革命的热情则在老人的脸上熠熠生辉。
一、家乡遭遇日军轰炸
冀玠秋的家乡在乐山,父辈兄弟四人都曾在电报局工作。本来家境还算可以,与那些衣不蔽体、居无定所的贫苦人家相比,日子也还过得去。抗日战争爆发后,处于大后方的四川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人们的生活日益艰难。1939年,日军轰炸了乐山城。在日军的轰炸中,冀玠秋家位于乐山玉堂街的大房子被炸成一片焦土,一瞬间,他们就失去了家园。彼时,冀家的孩子们都还小,为躲避战火,冀玠秋和五弟五妹被送到了乡下外祖母家。同年不久,冀玠秋家又遇到雪上加霜的事情,她体弱多病的父亲正行走在下班路上,一颗日军的炮弹落在了他身旁不远处,这虽是一颗哑弹,没有爆炸,但她父亲着实受到惊吓,一病不起,很快就去世了。接此噩耗,冀玠秋和弟妹们还在乡下躲轰炸,无法赶去乐山见父亲最后一面。
随着父亲病故,他们一家的生活陷入困境。此时,她的三伯父用他微薄的工资供养他们。但随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日子越来越难以为继,初中毕业后,冀玠秋和五弟无法继续上学了。失学后,五弟被送到乐山,在玉堂街光明电器工程行当学徒;冀玠秋最初就在家里做手工,挣点零花钱贴补家用。一年后,冀玠秋在刘立平(1949年11月被国民党杀害,后追认为烈士)和王鸿仁(中共地下党员)的帮助下,考进了乐山凌云中学念高中。
二、革命的星星之火
抗日战争时期,武汉大学迁到乐山后,兴办了武汉大学附属中学。冀玠秋与四弟冀尔让先后考入了武大附中上初中,冀玠秋在初七班,四弟在初八班。这是一所政治气氛浓厚的中学,四弟冀尔让班上就有杨子明(乐山地下党负责人之一)等革命者,追求进步的同学很多。冀玠秋参加了地下党举办的读书会、新苗壁报社,在上面发表了一些习作。她回忆起那段时间,想起自己曾写了一篇《擦皮鞋的穷孩子》,文中穷孩子一声声地叫唤着“擦皮鞋啦,擦皮鞋”,令人忧伤,很像《卖火柴的小女孩》给她的感觉。同时,冀玠秋参加了歌咏社,与同学们一起歌唱《你是灯塔》等革命歌曲。
武大附中的几年学习,耳濡目染,革命火种已在冀家儿女心里悄然埋下。冀玠秋说,对他们参加革命影响较大的还有她的三哥冀尔恭(三哥抱给她大伯父养大)。新中国成立前,冀尔恭在四川大学法律系读书,加入了川大“民协”组织(党的秘密组织)。冀尔恭每次回到乐山就教他们唱革命歌曲,也带一些进步书籍给他们看。在冀尔恭和武大附中杨子明等同志的影响下,冀玠秋和四弟冀尔让最终走上革命道路。
三、险遭被捕
四弟冀尔让于1948年5月参加中共乐山地下党,在乐山天池坝任小学教员,以教书为掩护开展地下工作。1949年前,国民党反动派作垂死挣扎,四处叫嚣“宁肯枉死三千,不让一人漏网”,大搞白色恐怖,到处抓捕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乐山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1949年10月,冀玠秋熟识的进步人士王兆贵被捕后,出卖了他们。冀玠秋的同班同学黄子城已被捕。得知消息后,毛文成(中共地下党员)通知冀尔让,让他赶快告诉冀玠秋,晚上不要在家住。冀尔让托人带了纸条给冀玠秋,上面写着“四姐,今晚必须离家”。这可急坏了冀玠秋,采访时她讲起这件事情仍心有余悸,她说:“我该往哪里去呢?这时我想到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我决定去我的邻居,进步青年刘华忠家躲一晚。”果然,第二天天不亮,张保长就带着几个特务到冀玠秋家抓人去了。离开家之前,冀玠秋已经把《新民主主义论》《西行漫记》《我的母亲》等进步书籍藏到了厨房的灶烘和坛子里,特务搜寻一阵,一无所获,只好悻悻离去。
特务走后,刘华忠母亲为了保护冀玠秋的安全,扯了一张花帕子给她包在头上,让她佯装生病了,刘妈妈带她去“看病”。她们翻过家后面的山,下山坐船到了任家坝住下。刘华忠去找冀玠秋的组织负责人王家全(中共地下党员),把她的处境告诉他,毕竟躲不是长久之计。王家全安排他们坐船从任家坝到较场坝,先在他同学家住下来,等人来接。第二天,中共乐山地下党负责人陈文治(川西南军区游击队政委)和张其德(中共地下党员)同志来了,把冀玠秋和王家全带到了沐川舟坝小学。这是一所红色的堡垒,校长胡立恕是川西南军区游击队副政委。在这里,冀玠秋教孩子们唱歌、画画,以此为掩护,开展革命工作。后正式参加“川西南军区游击队”至解放。
回忆参加革命的初衷,冀玠秋说:“确实还是因为当时的生活已经非常艰难。父亲英年早逝,母亲含辛茹苦,白天操持一大家人的生活,晚上挑灯夜战缝衣做鞋,身体很不好。1950年母亲去世时,我家一贫如洗,连口棺材都买不起,五弟四处讨要,才要到了钱,买了一副极其低劣的棺材,掩埋了母亲。大姐冀琬秋专门赶来帮助料理母亲的后事,之后在生活上一直关照我们。不革命确实已无路可走,‘穷则思变’,为了寻找一条求生的光明大道,我们奔向了革命。”冀玠秋的兄妹中,二哥冀尔逊1947年参加云南边纵游击队,任教导员,1987年从昆明铁路局离休;三哥冀尔恭1949年7月在四川大学参加“民协”组织,1994年从成都市政府办公厅离休;四弟冀尔让1948年5月参加中共乐山地下党组织,1990年从乐山地委党校离休;五妹冀珩秋1950年2月(16岁)在乐山参军,1951年4月部队出川到辽宁锦西,后与丈夫一起成为组建海军航空兵一师的第一批成员,1989年退休;冀玠秋于1949年8月参加“川西南军区游击队”的筹建工作,1988年10月从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离休。
“此生能参加革命,是我们兄妹最感到骄傲的事情,我们永远铭记那一段历史,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采访结束的时候,冀玠秋如是说。
1951年,送五妹出川留影(前排左一为冀玠秋,前排左二为五妹冀珩秋,后排为五弟冀建筠)